中心概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心概况

    发展规划

    作者:admin 阅读:1283

      一、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秉承衷中参西,脑手结合,紧贴临床,注重人文的实验教学理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现代医学技术为保障、模拟教学为手段,夯实基础、拓展能力,全面构建现代中医临床实验教学体系。以校本部实验中心为主体,附属医院技能分中心为重要支撑,将我校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管理机制、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在全国同行高校中起引领示范作用的符合中医学高级人才培养要求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

     

        二、建设思路
      继续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继续教育与培训考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建设思路,改革主要从内涵建设与硬件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内涵建设以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与教材体系建设、考核与评价监控体系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在强化中医临床基本功的同时注重西医临床技能所占比例,加强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等西医实验课程的比例。按中医︰西医=12的比例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将提高中西医临床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硬件系统建设以校本部四个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及临床技能分中心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分层次、模块化实验课程体系
      第一层次:基础层次,整合基础技能教学模块。
      增加专业基础课实验项目:《诊断学基础》是各临床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该课程内容是各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诊断学教学中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临床实践训练。实验课时由24节增加到36节,增加全身系统体检、实验室检查、功能检查等实验项目,增加考核时间,考核成绩占总成绩40%
      优化基础技能实验课程:以中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标准为指南,以国家执业医师考核内容为导向,培养学生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为根本目的,进一步优化基础技能课程。《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由目前选修课调整为临床专业医学生主干必修课程,面向临床各专业。
      第二层次:提高层次,整合专科技能教学模块。
      整合专科技能实验课程--《中西医外科基本技能实验教程》,54学时。教学内容:中药外治法,垫棉法、挂线法、提毒祛腐法、外科换药、外科洗手、切开术、缝合术及阑尾术、大隐静脉剥离术等常用中西医外科技能。作为必修考试课。
      第三层次:研究层次,完善中医研究性实验课程。
      整合《四大经典实训课程》,36学时。本课程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部经典原著的相关内容为基础,以临床常见症状体征为主线,着力训练学生临床辨病识证、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能力。课程设置以症状体征划分章节,每一章节分四个模块,包括原文选读、主要证治、医案举例和技能实训。原文选读模块主要介绍四部经典中对相关症状群的论述。主要证治模块介绍相关症状群的常见证候表现、治法、方药。医案举例模块,主要介绍运用经典原著理论和方法,处理临床病证的实用案例,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技能实训模块主要考核学生对经典原文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经典著作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经典原著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
      开设《中医脑病基础研究方法》课程,18学时。计划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国家理科基地、研究生层次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开设中医脑病研究方法、脑病动物模型的制作、脑病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中医脑病的研究,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创新人才。
    经过上述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使得分层次模块化中医临床实验课程体系更加趋于科学系统,形成独立于理论体系而发展又与理论体系相交融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模拟教学载体,加大研发力度,使模拟教学内容尽量接近临床实际
    继续与厂家协作,加大自制模拟教学设备的研发力度,不断改进模拟教学的设备,及时引进较为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使模拟教学的内容更加接近临床实际。 
       (三)加强对外交流的力度及范围,进一步提高影响力
    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举办研讨会介绍交流所取得的实验教学改革经验,使本中心特色得以传播推广。
       (四)发挥继续教育与培训考核职能
    规范国家医师资格实践考试考站要求,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将中心建成具有标准化考站的国家执业医师考核基地。每年举办临床实践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培训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挥继续教育与培训考核职能,发挥国家级中心的指导与管理作用。

     

    三、预期建设成效
       (一)体制与管理:
        实行学校教务处统筹规划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主任具有高级职称,全面负责实验中心的管理工作。形成校本部中心为主体、临床技能分中心为支撑的校、院一体化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中心各实验室面向全校各专业,实行专管共用,内外结合的原则。实验开放内容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实验室开放对象做到校内与校外结合。利用实验室先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课外和假期进行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切实做到将基本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二)条件与环境:
      1、提升四个临床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依托六类临床模拟教学载体,按多功能模拟医院格局进行整体建设,不断完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平台、基本临床技能教学平台、专科临床技能教学平台、研究创新能力教学平台四个临床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除保证基本技能平台及专科技能平台的正常建设外,重点加强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平台及研究创新能力平台建设。
      2、强化“1+N”模式建设
      分中心与校本部形成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教学安排、统一管理运行、统一评价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校、院一体化建设格局,发挥国家级实验中心与分中心的协同作用。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在保证校本部实验中心建设发展的基础上,2011年,我们在泰州、南通、昆山、苏州、无锡、连云港、徐州、盐城八大城市的市级中医院相继建设了临床技能分中心,形成了“1+8”的建设模式。2012-2013年,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临床技能分中心,形成“110”建设模式,做到临床技能教学全覆盖,让所有附属医院的学生均能接受规范化的实训。
      3、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眼科技能中心
      已与视光仪器公司合作,建成既可完成视光学教学,也可进行眼科各项技能教学训练的眼科技能中心
      4、加速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完善教学网络,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完善国家级中医临床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坚持标准化设计、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测、制度化管理的网络建设理念,运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各项管理。建立中医经典理法方药综合运用训练数字平台,将临床治疗辨证、立法、制方、用药相互融合、前后贯通,并以互动问答形式直观、准确地训练学生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能力。不断完善网络实验教学建设,充分利用中心网络平台开展实验教学,建成OSCE信息化考核系统,进一步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科互动,着力构建数字化教学实验中心。
      目前已建成以校本部示范中心为主体,临床附属医院分中心为支撑的“1+10”模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设备达到10%以上的年更新率,仪器设备的使用率>95%。中心环境整洁,布局合理,面积扩大为5800 平方,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系统连贯的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三)形成专兼职互通的实验队伍
      按照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全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层次和整体素质。中心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至十三五末,中心专兼职人员达到60人,拟引进专职人员23人。实验室开放有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在人力资源、实验资源、课程资源等方面实现了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建设目标。加大对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每年安排8-10人参加国内学术交流,3-5人参加国外学习交流,4-6人进行在职学习;支持和鼓励实验人员从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支持实验中心教师既参加理论教学,又参加实践带教,同时积极参加临床医疗及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互通交融。通过各种途径的激励和培训,建成一支以教授为核心的,骨干相对稳定、层次结构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通的中医学基础实验和临床技能教学队伍。

       (四)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及手段
      1、教学内容各有侧重

      中心依托优势学科,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改革,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先进实验教学手段与技术,整合各临床学科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了贯穿整个临床教学过程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新体系,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校本部与技能分中心承担教学内容各有侧重,校本部中心,主要承担全校基础技能教学,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训练,部分专科技能教学,三基培训,各层次临床技能考核,定期进行临床带教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分中心,主要承担临床学生专科技能教学及基本技能训练,承担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
      2、开设新实验项目
      为了加强医学生的能力培养,努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优化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既考虑传统医学的特点,采用经典演示性教学方法,又运用案例式教学、PBL教学法及探究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模拟技术,模拟与实训相结合。加强中医临证辨治能力教学,加强中医大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将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改革重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在答案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五)示范辐射
      1、所建立的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所创建的依托六类临床模拟教学载体,构建四个临床实验教学平台,实施四组临床实验教学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五项临床能力的中医临床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将临床实验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对全国中医临床实验教学有引领作用。
      2、中心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发挥示范作用
      拟每年举办1次临床技能大赛,每2年举行一次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进一步提升中心影响力。
      3、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职能
      中心师生利用寒暑假日,依托医桥工程农民百村健康工程为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等地群众进行防病治病、健康服务。中心每年为大学城学生及周边居民举办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社会服务职能。
      4、成为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标准化考试基地
      中心作为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已连续2年承担南京地区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得到一致好评,将不断提高建设水平,争取成为标准化考试基地。
      5、中心将进一步发挥教学、培训、考核三大功能
      除本科、七年制、研究生的常规教学外,应拓展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工作,临床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作为社区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基地,将继续为提高医务工作者临床技能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六)中心特色
      我校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教学改革、构建实验教学体系、临床能力评价体系及教学软件开发对外开放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 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凸显中医人才培养特色
      通过加强中医四诊能力及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模型,培养临床操作能力;运用现代研究技术、各级临床研究课题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服务百居工程培养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人文修养,形成以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的中医临床实验教学体系。
      2、采用自主研发与购置实验教学设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中医传统特色疗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操作能力。开发能在浏览器环境下运行的实验教学软件,如中医经典理法方药综合运用训练数字平台
      3、在全国中医院校率先建立了校、院一体化实验室建设模式
      在全国中医院校率先建立了以校本部实验中心为主体、各附属医院分中心为支撑的“1+8”运行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管理、统一教学标准、统一考核评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校、院培养一体化格局,学校与临床结合,发挥国家级实验中心与分中心的协同作用。
      4、实验中心建设与企业结合,为社会服务
    充分发挥企业支持,在建成骨伤技能中心基础上,与企业共建眼科技能中心,为教学提供条件。中心每年承担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同时为临床附属医院进行师资培训,也为大学城及社区居民提供培训及保健服务,进一步发挥我校社会服务职能。

     

       四、经费投入规划
      (一)资金来源:
      争取上级部门经费300万元,学校优势学科等项目配套经费300万元,总计600万元。
      (二)年度资金安排:
      12011-2012年度:年度总投入230万元。完善添置相关的模型、教具和设备(180万元),满足临床实验教学要求;实验室建设和改造(35万元);组织SP病人招募培训,并应用于临床教学(10万元);组织选派相关教师和实验人员学习培训(5万元)。
      22012-2013年度:年度总投入270万元。进一步完善添置相关的模型、教具和设备(180万元);实验室建设和改造(50万);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平台建设(10万元);组织选派相关教师和实验人员学习培训(5万元);实验项目更新建设(10万元);出版相关的临床技能培训教材和参考书(10万元);教师培训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5万元)。
      32013-2014年度:总投入180万元。添置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急诊模型等设备(110万元),中医经典理法方药综合运用训练数字平台60万元),教师培训、学术交流(10万元)。
      42014-2015年度:年度总投入120万元。临床技能分中心添置各科训练模型等设备(100万元)。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及临床技能大赛(10万元),编写出版教材(10万元)。

          52015-2016年度:年度总投入120万元。临床技能分中心添置各科训练模型等设备(100万元)。全国性学术交流会议及临床技能大赛(10万元),编写出版教材(10万元).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实验中心

    联系电话:025-85811630

    历史访问次数 866032 次